志愿者服务展示
    全国研究生2023年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优秀案例一等奖(五):“青”服务弘扬蚕桑文化,“青”力量传承丝织技艺—江苏科技大学
    2024年11月15日 11:19  点击:[]

    1.活动开展基本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蚕桑作为我国功勋产业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对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中国”“一带一路”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本项目依托为我国蚕桑产业持续保持世界第一提供强有力支撑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和学校“蚕桑”办学特色,以江苏省科普文化基地、江苏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和蚕桑艺术实践工坊为平台,围绕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等方面连续十余年开展“蚕宝宝知识科普公益讲堂”“蚕桑种质资源科普开放日”“蚕桑文化节”“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传承学习”等特色活动和志愿服务200余场,参与人数3万余人次,促使广大青少年在学习蚕桑文化的过程中,深刻体会、领悟、培养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图1 团队成员开展蚕桑文化科普实践

    2.创新思路与特色做法

    项目秉承“立足学校、面向江苏、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研究思路,整合和挖掘江苏、浙江等地丰富的蚕桑丝织技艺文化资源,面向全市大中小学生开展“五育课堂”实践:

    (1)知识科普公益课堂

    依托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组建蚕桑科普宣讲团,开设“蚕宝宝知识科普”公益课堂,面向全校师生、镇江市大中小学生举办线上、线下讲座和展览,举办科普开放日活动和蚕桑文化节,展示蚕桑丝绸、书法、绘画、科技产品,构建具有显著高校特色和地域特点的蚕桑文化科普品牌。

    图2知识科普公益课堂

    (2)栽桑养蚕劳动课堂

    围绕“蚕桑”办学特色开设“栽桑养蚕劳动课堂”,将思政课开在田间地头,引领广大青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组建“服务蚕桑 共筑丝路”科技支农实践团,深入广西、云南、四川、江苏等地区开展科技支农服务,通过“走农村、入农户、下田头”等方式了解蚕桑产业现状,实现劳动教育、专业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同频共振,将“农情”撒在农田里,让“新农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感受爱农情怀,领悟为农担当。

    图3栽桑养蚕劳动课堂

    (3)缫丝织绸体验课堂

    聘请闻燕、许晏等老师10余名开设缫丝织绸体验课堂,面向全校学生开展《藏在丝绸里的科学密码》、《蚕丝智慧与农桑文化》、《绫罗绸缎》等讲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同学们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进行煮茧、抽丝、织绸体验,制作精美的蚕丝盘口、蚕茧花、蚕丝团扇等等,让同学们在实际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4 缫丝织绸体验课堂

    (4)丝织技艺研习课堂

    依托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等合作共建校外教学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组织社会实践团队赴教学和实践基地开展研习活动,并且聘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钱小萍老师、省级非遗传承人戴玲老师、缂丝世家王建江老师等来到beat365官网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讲学,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校外基地教学和科普研学活动。

    图5 丝织技艺研习课堂

    (5)艺术设计美育课堂

    依托“蚕桑”艺术实践工作坊,将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用艺术点缀美丽乡村。在工作坊内,同学们可以结合专业特色,设计蚕桑系列文创产品、美丽乡村艺术规划与互动、品牌文化主题包装与陈列、丝绸旗袍花纹图案设计等等,让学校的蚕桑科研成果与艺术设计结合起来,助力乡村振兴,让农民更富裕、乡村更美丽、生活更幸福。

    图6艺术设计美育课堂

    3.成果实效

    (1)注册蚕桑研习社团,文化传承更有力量。蚕桑文化研习社集蚕桑相关政策研读、文化研习、知识科普、产品设计、技术推广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团,社团自2018年成立以来,累计注册社员人数1896人。现有社长1人,副社长2人,社员239人,专职指导教师2人,兼职指导教师15人。下设培训部、外联部、宣传部,开展蚕桑文化研习、科普宣传、展示交流等。项目成员均为研习社主要骨干,还成立“服务蚕桑 共筑丝路”科技支农实践团,每年前往广西、浙江、贵州等地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43个蚕区,将蚕桑文化科普带进每个蚕区。

    图7 乐学蚕桑科普主题活动

    (2)获批蚕桑科普基地,文化传承更有阵地。beat365官网蚕业研究所蚕桑科普基地占地300亩,有科普专兼职人员33人,管理人员8人,讲 解员25人,注册科普志愿者221人,面向镇江中山路小学、长山实验学校、镇江市第一中学等30余所学校举办线上、线下讲座37场,22388人次参与,举办线上、线下展览28次,31794人次参与,举办科普开放日活动26场,13724人次参与,连续7年开展蚕桑文化节,展示蚕桑丝绸、书法、绘画、科技产品,累计参与3万人次,已经构建具有显著高校特色和地域特点的蚕桑文化科普品牌。

    图8 “种质资源科普开放日”活动

    (3)蚕桑艺术实践工坊,文化传承更有载体。beat365官网《美丽乡村新丝路——“蚕桑”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被教育厅列为江苏省高校原创艺术精品培育项目立项支持建设,该项目以“美丽乡村新丝路”为艺术空间设计主题,涵盖古今丝绸之路融合与新生、创新科研技术展示与分享、美丽乡村艺术规划与互动、品牌文化主题包装与陈列、沉浸式电商直播与交流等内容,用独特的展示视角、新颖的互动形式、考究的美学设计,艺术化展示蚕工坊项目助力国家乡村振兴建设的深耕与未来。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在第七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实践工坊项目中获得省赛特等奖、推报国赛,项目展示期间累计体验人次1万余人,大大提升了beat365官网蚕桑文化影像力。

    (3)蚕桑艺术实践工坊,文化传承更有载体。beat365官网《美丽乡村新丝路——“蚕桑”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被教育厅列为江苏省高校原创 艺术精品培育项目立项支持建设,该项目以“美丽乡村新丝路”为艺术空间设计主题,涵盖古今丝绸之路融合与新生、创新科研技术展示与分享、美丽乡村艺术规划与互动、品牌文化主题包装与陈列、沉浸式电商直播与交流等内容,用独特的展示视角、新颖的互动形式、考究的美学设计,艺术化展示蚕工坊项目助力国家乡村振兴建设的深耕与未来。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在第七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实践工坊项目中获得省赛特等奖、推报国赛,项目展示期间累计体验人次1万余人,大大提升了beat365官网蚕桑文化影像力。

    (4)获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文化传承更具特色。团队成员成立“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文化传承调研团”,先后赴浙江、苏州、南京等地调研学习蚕桑丝织技艺非遗项目,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拜师学艺,邀请非遗传承人钱小萍等校外兼职导师10余人在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开展教学。同时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镇江春明漳绒厂等共建“桑蚕丝织技艺传承与研究”校外教学基地,与浙江、广西、安徽、江苏等地大中小学、社区、街道等30个基地开展科教联合、校研合作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

    4.社会声誉

    (1)2022年获批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

    (2)2023年获批江苏省高校原创艺术精品培育项目;

    (3)2023年“美丽乡村新丝路——蚕桑艺术实践工作坊”获第七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工坊项目省赛特等奖、推报国赛;

    (4)2023年获批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5)2023年“蚕桑科普小分队”获得第一届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全国二等奖。

    5.存在问题及建议

    1、创新引领,加强科普形式

    需要进一步创新科普形式及内容,在现有蚕桑科普教育基地的基础上,扩大蚕桑文化科普的受众面,强化科普力度,探索蚕桑文化振兴的新模式。

    2、广纳人才,共建科普队伍

           与更多拥有蚕桑相关专业的高校进行交流合作,共同组建一支实践团,同时引领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传统蚕桑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青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绽放绚丽之花。

    关闭